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錄 深圳報道
有關氣候議題的討論,一直在國際、國家、社會與個人層面中并行。2022年11月6日-18日,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于埃及的沙姆沙伊赫舉行,屆時各國需要通過立法、政策、司法途徑等,表明如何在本國開始實施《巴黎協定》。
社會層面的努力同樣在進行。作為社會公益事業代表,萬科公益基金將帶著包括大梅沙近零碳社區建設的成果,展示“雙碳”決心下的實際行動。
鹽田區大梅沙社區為多領域低碳示范工程,自2021年底入選深圳市首批近零碳社區試點。在當地政府的指導和帶動下,社區住戶之一的萬科公益基金會正以公益組織創新跨界的方式探索和支持共建低碳生態,推動共建美好生活的“零碳樣本”,成為公益組織參與近零碳社區建設的“領跑者”。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鹽田管理局局長姜文清表示,近年來,鹽田區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模式,鹽田區大梅沙社區成功入選深圳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區試點,以社區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總量穩步下降為主要目標,打造建筑、能源、交通、生態碳匯、廢棄物等多領域低碳示范工程。這些探索對于建立健全碳普惠機制,培育低碳發展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帶動鹽田綠色低碳發展有重要意義,鹽田區將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凝練形成可復制可借鑒的鹽田經驗,助力深圳以先行示范標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深圳市鹽田區梅沙街道辦黨工委委員、黨建辦主任于凱在發言中表示,通過梅沙旅游企業聯盟黨總支和各社區小區黨支部推動全場景零廢棄創建,轄區3家星級以上酒店全部加入零廢棄酒店創建,25個物業小區零廢棄小區試點全面鋪開,零廢棄景區、零廢棄校園、零廢棄商圈等建設也將逐漸展開,為轄區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動力。
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在9月23日舉行的“萬科公益基金會‘近零碳社區’建設成果”分享媒體會中表示,在大梅沙近零碳社區的建設過程中,萬科公益基金會在技術層面進行了一系列減碳實踐,同時在人文層面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推動社區公眾樹立低碳理念。
王石認為,作為公益組織,萬科公益基金在政府指導下協同聯動社區中不同部門與社區民眾共同系統化建設“低碳生態”?!拔覀兿M氖?,更多人接受并實踐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關鍵是要認識到,碳中和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建設美好生活?!?/p>
萬科中心園區是大梅沙社區中的地標建筑,也是萬科公益基金會進行技術實踐的試驗田。園區一方面由科技企業通過利用光伏發電與儲能、新型節能建材、智慧用能平臺等技術手段,大幅提升綠電使用比例并減少能耗。
另一方面,由萬科公益基金會探索以生物式處理方式為主的有機循環體系,例如借助黑水虻實現園區廚余垃圾100%在地資源化和堆肥實現有機質循環利用,大幅降低碳排放的同時增加碳封存。
據介紹,萬科公益基金會依據社區中不同空間的開放或封閉、人群的流動或穩定這兩個維度的四個指標,將社區解構成學校與辦公、居民區、公共空間、旅游場景這四種場景類型,規劃出“行動”和“倡導”兩條不同側重的低碳社區建設動線,繪制出一份推動各方共建近零碳社區的參考圖。
在學校場景中,該基金會與梅沙雙語學校合作,通過學生參與“土壤-堆肥-種植”進行減碳實踐;在公共空間中,基金會挖掘本地食物文化與社區的鏈接,通過食物議題走近大梅沙居民,建立活躍的大梅沙碳中和社區社群。
此外,萬科公益基金會還實施了社區植物多樣性、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調研,以及開展各類民眾教育活動等多個項目,全方位銜接社區內外資源,共建近零碳社區。
萬科公益經濟會具有連接社區各方并潤滑整個低碳工作鏈條的獨特優勢。萬科公益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謝曉慧說,該機構自身的屬性就是服務于公共利益事業。
謝曉慧表示,該基金會著眼于挖掘出低碳方式帶來的收益,經由包括科技與人文創新跨界的方式,通過各種公益活動的形式將建設近零碳社區的成果轉化成為社區各方美好生活的共同體驗,形成各方利益共享的模式,以實現用模式的創新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續地解決面向未來的低碳生活問題。
與此同時,萬科公益基金會資助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C Team)積極倡導企業參與氣候行動。目前,C Team和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正在共同開展2022年企業氣候行動案例征集。入選的企業案例將會編撰成《2022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中英文版,同步對優秀案例拍攝宣傳短片,案例集和短片都將在年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期間發布,展現中國企業的綠色行動力。